鵝媽媽立體書版本收藏| Mother Goose Pop-Up Books
"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"的內容豐富, 收錄了數百首童詩、兒歌、搖籃曲、數數歌、猜謎腳、繞口令等等, 也就成為立體書取材的絕佳範本. 慶祝母親節, 特別應景介紹王國收藏的4本不同年代作品.
伴隨許多英語系國家兒童長大的 "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" 幾乎等於幼兒唱遊詩集的代名詞. "鵝媽媽"也經常被描繪成英國傳統的鄉村婦女.
據說"Mother Goose" 一詞最早出現在17世紀法國人 "Jean Loret" 的作品 "La Muse Historique (歷史的缪斯, 1650年)". 其中一段敘述: "...comme un conte de la Mere Oye (...就像鵝媽媽的故事一般)", 因此可推測當時已經有 "鵝媽媽" 這個角色.
此外, 17世紀的歐洲也流傳著許多作者不詳的童話與兒歌, 也有人認為 "鵝媽媽" 可能就是這些童話故事的作者. 18世紀初, 英國出版社開始翻譯出版法文版童話故事, 如 "睡美人" 、"小紅帽"、 "灰姑娘" 等, 接著又集結童謠詩集出版了 "Mother Goose's Melody, or, Sonnets for the Cradle", 這應該就是今天眾所皆知的 "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" 最早由來 (資料來源 : 維基百科WIKIPEDIA).
紙藝: Harold B. Lentz
出版: Applewood, 1994
ISBN-10: 1-55709-237-0
最早出版於1934年, 國王手上的則是1994年再版的60週年紀念複刻版. 當初M在網路上發現時, 賣家描述該書品相完好, 連原始的塑膠縮模都還未拆, 當下認為是不可多得的機會, 二話不說就讓口袋中的小朋友再次離家出走.
之前介紹「立體書研究聖經」時曾提過, 作者 Harold B. Lentz在1930年與出版社Blue Ribbon合作, 引進英國 S. Louis Giraud 創刊BOOKANO系列所採用的立體紙藝技巧在美國發揚光大, 並且首創"pop-up" 一詞. Blue Ribbon 取得商標權之後, 從此"pop-up" 也成為立體書的專有名詞. Lentz在 1930-1934 年間為 Blue Ribbon 一共製作了10本的立體書, 創新的手法加上出版社的大力促銷, 幾乎每一本都是熱賣的暢銷書.
本書以童詩兒歌搭配插畫, 再以跨頁的立體模型來表現上一頁的故事情節, 這正是1930年代立體書的典型風格, 「立體書研究聖經」中介紹過的英國BOOKANO系列就是最佳典範.
全書僅有3個立體紙藝, 雖然技巧以現代眼光來看不怎麼花俏華麗, 純粹以紙藝的基本工法完成, 卻絲毫不減書本開闔之間的流暢度以及翻閱時的娛樂性. 尤其在沒有電子聲光玩具的1930年代, 用紙藝工程來創造書本趣味性的作法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.
利用平行折法(PARALLEL FOLD) 技巧中的180度圓柱法(180° CYLINDER)做出來的蛋糕, 中間藏有一群黑色的鳥兒(烏鴉?), 製造一翻頁就從蛋糕裡衝出來的效果. |
V折(V FOLD)構成背景的圍牆與士兵, 前方則是角折法中的180度金字塔法(180° ANGLE FOLD PYRAMID) 表現HUMPTY DUMPTY跌坐在地上的模樣. |
紙藝: Dick Dudley
出版: Child's Play, 1985
ISBN-10: 0-85953-248-8
這本書主要以拉(PULL)與轉(WHEEL)的技巧來表現書本的互動性, 所以用立體書的舊稱「可動書」(movable book)來稱呼最為貼切. 或許是要和百年的童謠相呼應, 內容插畫都以古典的扮相上場. 谷歌了一下紙藝家 DICK DUDLEY 並沒有太大的收穫, 將來若有資料再行補充.
第一頁兩個小朋友一邊玩著擊掌歌, 一邊等著烘焙大叔將熱騰騰的蛋糕烤好. 從高起的檯面下可以看到紙拉片的機械結構, 即使輕輕地拉也很順暢.
作者在轉的技巧上也加入巧思, 利用一組轉盤機關創造出兩種視覺效果 : 一頁是轉盤正面, 小朋友們手拉著手圍著樹叢繞圈圈; 另一頁是轉盤背面, 小女孩一頁頁地唱著數字歌.
以V折(V FOLD)呈現花園的景象, 少女的上半身以紙關節接合, 上下輕拉紙片就有鋤草的動態效果. |
紙藝: Robert Sabuda
出版: Little Simon, 1999
ISBN-10: 0-689-81192-6
「立體書王子」羅伯特‧薩布達(Robert Sabuda)也沒錯過以鵝媽媽為題材創作立體書. 從紙藝方面可以看得出他早期的創作風格 : 跨頁的主體紙藝模型搭配周圍立體卡片式的折疊插頁(GATEFOLD). 像這樣一格一格漫畫式的說故事方式在他的伙伴馬修‧萊茵哈特(Matthew Reinhart)作品裡也經常可見. RS早期的作品裡還看不到展開來動輒就有30-50公分且震撼力十足的超大型跨頁紙藝, 反倒是散發著一股纖細優雅的韻味. 此外他也將剪紙與折紙的元素巧妙加入立體書裡, 創造出令人目炫的視覺效果.
和前兩本鵝媽媽相比, 薩布達的作品不像是一本可把玩的幼兒玩具書, 而比較像是需要呵護的紙雕藝術品. 然而或許是紙藝的設計過於複雜, 有損翻閱時的流暢度, 開闔之間更需要小心謹慎, 否則很容易折損書中的紙藝.這一直是薩布達作品的死穴!
全書一共有6個主頁外加16個折疊插頁(GATEFOLD), 一首首的童詩就穿插在立體模型和折疊插頁裡. 早期的折疊插頁並沒有刻意用卡槽固定, 後來的作品則將卡槽視為標準配備. 或許是考量未固定的GATEFOLD末端容易和愈來愈複雜的跨頁紙藝互卡而無法開立或收合.
利用類似中國折扇的手法製作孔雀羽毛, 在孔雀開屏時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羽毛上的小眼睛. |
24隻小鳥一口氣從蛋糕裡竄出的場面壯觀, 熱鬧的景象彷彿聽到歡樂的笑聲. |
紙藝: Matthew Reinhart
出版: Little Simon, 2009
ISBN-13: 978-1-4169-1825-7
相隔十年, 馬修‧萊茵哈特(Matthew Reinhart)也重新詮釋鵝媽媽故事. 技巧的展現如同萊茵哈特昔日作風, 既繁複又靈巧, 爽朗而大器.
全書有5個主題頁, 每個主頁又各有2個折疊插頁(GATEFOLD). 值得一提的是, 萊茵哈特這回在GATEFOLD卡槽的設計做了修正. 直接在紙板上以切口的方式取代舊有黏貼的凸槽, 收起GATEFOLD時也較為方便.
利用平行折的支撐法, 翻動時就會有HUMPTY DUMPTY正從牆上跌下來的動態感. 另外在HUMPTY DUMPTY頭部後方加裝一片可活動的眼睛, 驚訝的表情也靈活地表現出來. |
這是萊茵噞特最擅長的技巧之一, 用層層交錯的方式讓立體書的展開能夠延伸到最大, 當然書的厚度也相對增加了. |
「一閃一閃亮晶晶, 滿天都是小星星......」 . 彷彿大型音樂劇舞台旋轉式換景, 利用書本向外翻開的拉力, 轉出小男孩的房間, 並同時帶動窗後的機關, 營造出窗外星光閃耀的效果. |